找到相关内容21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刘洙源先生书札

    第一义谛,入手从了心趋入,自然高出万倍,盖吾为根器较好者,勉以了义之,以菩提心为基础故也。下言心之书,文广义博,猝难领解。吾用简单法门相训,但了一心,即摄诸义,即是真正心。不了一心,虽发愿...分别心多,怎得与般若相应?吾念君求法甚殷,今当胜义菩提心: 劝真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甲、事前自省四件。 (不是静坐时用的、在事前应先知之。) 一、为何事? (如为...

    四川中江刘洙源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839087.html
  • 汉传“受戒法”之考察

    前师。 8.师赞叹弟子能胜心。 9.正乞是戒。 10.菩萨心。 11.问遮法(有十五问) 12.想念得戒。 13.戒时立誓。 14.受菩萨三归。(以此... 二、汉译“受菩萨戒法” 1. 白文(the Motion;提案文) 1.受菩萨戒之“戒体法” 2.羯磨文(the Annoucements;声明文) 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145988.html
  • 略述《十二门论》要义

    体虚通故名为门;二者能通理,则教为理门;三者因观,即转为境,则境为智门。若以理为门者亦有三义:一者至理虚通,当体称门;二者理能通达观智,则理为智门;三者理能通教,即从体起用,则体为用门。今本论...都是龙树的重要代表著作。《中论》的思想包括大小二乘,破斥大小二乘邪迷,申大小二乘正教;《十二门论》的思想主要在于大乘佛教,但破大乘学之迷,唯申大乘佛教教义。因此,《十二门论》是研究和学习大乘佛法的重要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248273.html
  • 隋唐五代弥勒行者

    。苦到忏悔。举身扑地志求戒法。誓愿要期弥勒菩萨授我戒法也。夜倍日功绕旋叩搕。心心无间念念翘勤。经于七宵。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戒缘作受前方便。感斯瑞应叹喜遍身勇猛过前。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...师弟子。始住广福寺。寻奉别敕,选聪慧颖脱者,入大慈恩寺,躬事奘师,学五竺语。解纷开结,统综条然。闻见者,无不叹伏。凡百犍度跋渠,一览无差,宁劳再忆。  年二十五,应诏译经。讲通大、小乘,三十余本。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849422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(2)

    流弊有极强烈的批判:  近来传戒之风甚盛,戒子成千累万,表面上看起来是中国佛教教运重兴的庆幸,如果他(她)们是舍身为佛教心做事而来出家求戒,这当然可喜可贺。可是他们是否为心而来的呢?那就请这班人...天主教、基督教或日本佛教在发展该势力时采取了一些有效和合理的办法,他便毫无保留地对其表示赞许,并公开为文,建议佛教的相关人士采纳。[180]纵使如当时教界极端排斥高雄县路竹乡龙堂的开丰[181]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560057.html
  • 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核、德目及其现代意义

    终不皈依外道邪说。   我某甲,皈依僧竟,宁舍身命,终不皈依外道徒众。   念三遍,每遍就地一拜之后,四弘誓愿:   我某甲,众生无边誓愿度。   我某甲,烦恼无尽誓愿断。   我某甲,...欢喜。三者、见他失利,起怜愍心。四者、于他名誉,心生忻悦。五者、见失名誉,助怀忧恼。六者、菩提心,造佛形像,奉施宝盖。七者、于己父母及贤圣所,恭敬奉迎。八者、劝人弃舍少威德业。九者、劝人修行大威德业。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2860248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2)

    不能受菩萨戒故。所余不尔。瑜伽本业许重受故。问犯重失戒何故本业经云。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。乃至广说。答此有多释。元晓师云。若于三乘心即有失。若闻一乘教永无退失故。然新教宗难可依定。义寂师云。功能虽失...妄语业。虽不信犯。今此文中众略有四。一入正法。二未入正法。三同气连枝。四同乘亲厚。所授有三。一者教法。即大乘经律也。二者理法。谓教义理也。三者行法。谓心等。依教生解。依解发行。其次第也。此中菩提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661869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

    诘旦见地藏菩萨,手摇金锡为表策戒缘儿授前方便。感斯瑞应,欢喜遍身,勇猛过前。二七日满,有大鬼现可怖相,推表堕于岩下,而身无所伤,乃匍匐就登石坛上,加复用功,然魔相未休,百端千绪。  至第三七日...生处父母眷属,及诸人民令成熟故,以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,于大乘中得坚固故……”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,润泽其心,正念思维诸菩萨行,向海岸国,自忆往世不修礼敬,即时意勤力而行……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062608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概要目次

    于七宵,诘旦见地藏菩萨,手摇金锡为表策戒缘儿授前方便。感斯瑞应,欢喜遍身,勇猛过前。二七日满,有大鬼现可怖相,推表堕于岩下,而身无所伤,乃匍匐就登石坛上,加复用功,然魔相未休,百端千绪。  至...不成佛。"并誓愿曰:"愿我世世不起杀想,常不食肉,入慈心三昧,直至成佛,永守不食肉戒。"誓愿已,仙人投身火中,与兔母子一同命终。尔时天地生起六种震动,树木放光,无量天人得悉此事,皆无上道心。  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86640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宗判教有化法四与化仪四之分,其中的化仪四根据众生根基的深浅不同,把全部佛说分为渐、顿、不定、秘密四。所谓渐,则是次第行,次第学,次第入道;所谓顿,则以初心为坐道场。《摩诃止观》载天台传南岳三...无”,修学渐修称之“教愚”。这里是说,修道是灭累,是渐修,成佛是体无,是顿悟,修道和成佛是两回事。僧维又问:“涉学希宗,当日进其明”,“日进其明,得非渐悟乎?”谢灵运答曰:   夫明非渐至,信由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